期刊检索

“工作换福利”与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基于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案例研究
英文标题:

摘要:

本文研究了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及其蕴含的“工作换福利”理念。首先,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劳动参与-心理需求满足-动机转换-行为结果”的分析框架。其次,通过分析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就业对象内生发展动力提升的过程和机制。最后,剖析了中国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相较于西方国家工作福利制度的差异和创新。研究发现:一方面,从政策实施来看,乡村公益性岗位较好地适配了农村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满足了他们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等基本心理需求,重塑了就业对象的劳动价值观念,激发了情感劳动,体现了政策的“扶志”效应。同时,由于工作内容简单以及就业对象的劳动能力有限,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扶智”效应主要体现在改善就业对象生活方面的认知和能力,并未促进他们形成可迁移的生产性就业技能。另一方面,从制度比较来看,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与西方国家的工作福利制度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政策落实上存在差异,尤其在瞄准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体现了将“工作换福利”理念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因此,本文认为,将“工作换福利”理念嵌入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中,可以有效破解福利依赖问题,提高帮扶效能。

作者:

李  飞    杨雯渊   吴国宝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年.期:页码 2025.2:0-0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工作换福利”  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  内生发展动力  福利依赖  就业帮扶
英文关键词:
项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