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目前公认的农村发展学权威综合性学术期刊,被誉为“三农”领域的“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农村观察》创刊于1980年,原名《农业经济丛刊》,1988年改名为《农村经济与社会》,1995年改名为《中国农村观察》,先后进行了4次适度扩版,页码从1995年的64页增加到2000年的80页、2010年的96页,继而增加至2015年的144页,2022年扩版至184页。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编委会主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
《中国农村观察》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为11-3586/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为1006-4583。
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
《中国农村观察》致力于成为中国农村发展学领域的权威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和文明传承,构建自主的中国农村发展学知识体系,服务于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和中国的农村发展与改革事业。
《中国农村观察》坚持“求真务实、追求创新、学术为本、开放包容”的办刊理念。
“求真务实”:坚持格物致知、追本溯源的精神,以实为基,以真为魂;
“追求创新”:坚持立足前沿、勇于开拓的原则,以创为论,以新为行;
“学术为本”:坚持探索科学、传播知识的定位,以学为本,以术为根;
“开放包容”:坚持不唯权威、不唯资历的立场,以开为门,以容为怀。
选题领域
《中国农村观察》选题领域广泛,涵盖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注重从综合视角研究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各领域的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不同学科方法的相互借鉴;既关注世界发展的共性和一般规律,也突出中国特色,探讨中国的发展趋势、道路选择、治理模式和政策体系;既聚焦当前中国及世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具体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市场发育及资源配置;
2.农民收入及福祉;
3.乡村产业发展;
4.产权及制度分析;
5.农村人口及农民发展;
6.农村群体关系与群体组织;
7.农村社会关系与变迁;
8.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9.基层治理与政治生活;
10.乡村文化及农民心理意识;
11.乡村社会发展与结构转型;
12.城镇化与城乡关系;
13.乡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4.乡村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
15.全球化与乡村发展转型;
16.国际农业农村发展比较研究;
17.农村发展思想史及历史研究。
投稿方式
采编系统投稿是《中国农村观察》唯一投稿方式,在线投稿网址为:zgncgc.ajcass.com。
期刊特色
作为农村发展学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农村观察》突出“四性”(学术探讨前沿性、分析方法规范性、研究领域广泛性、信息资料充分性),以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规范性为特色,推动农村发展学理论方法创新和学术成果交流,同时服务于政策决策。
目前,《中国农村观察》已经成为理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师生、党政机关和各级政策研究部门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必备刊物。同时,本刊也为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收藏订阅。
国内外影响
《中国农村观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T2),同时也是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和“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首批精选期刊,并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I)收录。
期刊学术影响力居于世界学术期刊Q2区,曾多次获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4版)》,《中国农村观察》的复合影响因子为8.51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6.360。根据《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为1.71,在全球农业经济类37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七。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1550(100732)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6478
邮箱:ruralsurvey@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