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关于本刊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刊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4583
CN 11-3586/F
邮发代号:82-995
创刊时间:1980年
英文标题: | |
摘要: |
伴随直播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以“直播带货”为主营业务的乡村相关产业不断涌现,并形成产业集聚。这一过程促进了信息、人员、资金等要素和商品的系统性流动,强化了乡村与外部社会的联结。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学中的“网络社会”“流动空间”理论,并引入“新流动性范式”,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镇的海鲜直播带货为例,深入探讨乡村直播中生产要素与商品的流动机制及其效应。研究发现,移动通信技术和直播平台所具备的“场景化”信息传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资源禀赋与对外传播能力的不足,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信息的有效流动,并推动了商品流、物流的协同发展,进而带动了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在直播平台的运行过程中,“线上”“线下”实现了紧密连接与协同,使乡村与外部社会形成了系统性、结构优化的双向流动格局。借助直播经济的流动空间,乡村突破了传统交易的时空限制,重塑了生产要素的流通模式和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同时加强了乡村与市场的网络联结。直播带来的流动效应,使村民能够在本地生活的同时,获取外部资源并深度参与市场经济。乡村作为流动空间的节点,凭借自身的主体性,逐渐形成“超地域”产业链网络的延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联结中统筹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供应与配置,以此应对平台逻辑的支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基于流动性的乡村发展机制,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社会稳定繁荣有重要启示意义。 |
作者: | 吴雨妹 李东晓 |
作者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学系(imec-SMIT,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
年.期:页码 | 2025.2:0-0 |
中图分类号: | |
关键词: | 要素流动 直播村 直播平台 网络联结 乡村发展 |
英文关键词: | |
项目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