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回村办厂:空间的演替与乡村工业变迁
英文标题:

Set Up Factories in Villag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Rural Industry

摘要:

自“温州模式”提出以来,温州作为中国乡村工业化的重要区域,长期受到学术界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对温州乡村工业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及内在运作机制的探讨。本文以温州市湖里村2009年兴起的回村办厂潮为切入点,聚焦该村从“以家为坊”向“半家半厂”转变所呈现的乡村生产与生活空间的演替过程。本文结合空间理论视角,重点考察“半家半厂”作为一种乡村工业变迁的过渡模式的兴起背景、运作特征及其社会影响,揭示其背后的地方实践逻辑与独特的乡村工业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首先,在回村办厂潮中,村民通过对既有住宅资源的空间再配置,构建起兼具生活与生产功能的复合型空间结构,在保留家庭生产灵活性的同时引入外部劳动力与基本机械设备,部分突破了传统家庭手工业小规模和低效率的结构性限制;其次,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空间应对策略,“半家半厂”是村民在面对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如互联网经济兴起、金融危机)与内部资源约束(如人口外迁、资本分散)条件下的适应性实践,体现了乡村经济主体的实践智慧与空间资源调配能力;最后,“半家半厂”模式不仅在空间形态上引发深度重组,更在生产组织形式、劳动力雇佣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络等层面催生深层次的变革。“半家半厂”过渡模式,借由人口的回流和农村组织创新的推动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乡村多元主体治理转型与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不仅为资源有限地区探索低成本的乡村工业发展路径提供有益经验,也为理解当代中国乡村工业化的韧性与复杂性补充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材料。

作者:

张晓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年.期:页码 2025.5:172-185
中图分类号: F32;C915
关键词: 温州模式  乡村工业  家庭作坊  空间理论
英文关键词:
项目基金: